编者按:近日,我院07级软件开发本科班的杨灿海、郑礼炯、徐志焕三位同学,在系主任张屹、指导老师林平荣的带领下,远赴北京参加2010微软第四届全国“校园之星”总决赛,从55所院校410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大赛中软件开发方向一等奖。现在,就让记者带大家走进他们的IT世界……

 

林平荣老师、郑礼炯、徐志焕、杨灿海四人接受记者专访

 

他们,德才兼备、各有所长

身为共产党员的杨灿海和郑礼炯在老师眼里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在同学眼里是学习的好榜样。杨灿海同学曾获得学院“优秀学生”一等奖,也曾担任学院计算机协会网络部的部长。郑礼炯同学则是一位相对较有书香气息的男生。细心的他,每一件事情都会用心对待,是一个有明确规划和目标的人。相对杨灿海、郑礼炯而言,徐志焕同学是一位具有敏捷的思维、源源不绝的创造能力的人。

 

心态,决定一切

据悉,此次比赛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和ATA公司联合主办,通过大赛可以充分展现学院在 IT 专业建设上的成就,同时提升学院知名度,学生可以获得大赛荣誉、奖品和微软实习机会以及更多的其他实习或就业机会。目前,该赛已备受业界高度关注,成为IT行业顶尖的学生专业赛事。

 

 

面对如此大型的全国性比赛,从初赛、复赛、总决赛一路走来,心态的调整,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异常重要。“还记得参赛的那段时间,刚好与考研准备期撞在一起,当时总觉得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 徐志焕同学向记者倾诉,“可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应该有激情’,面对巨大的困难,我要用我的激情来战胜它。”

 

对于这次的比赛,郑礼炯同学自信地说道:“只要路选对了,就不怕路远。”他告诉记者,老师和他们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比赛计划。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排除万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在杨灿海同学心中,“在一定时间内,要做对得起自己的事”,是一直以来的箴言。这次的比赛于他们而言,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磨练自己、激发潜能,更在于为校争光。杨灿海、郑礼炯、徐志焕三位同学就是抱着这样的良好心态,一路过关斩将,而最终获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

 

友情,在比赛中茁壮成长

 “我们三个虽是同班,但如果没有经过比赛期间的接触与相处,我们将会与这段兄弟间的情谊失之交臂。” 杨灿海笑着说,“在制作总决赛的参赛项目时,郑礼炯、徐志焕他们俩曾因为意见不合而有争论”,“这次的项目采用了新技术,难度有所加大,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难免会有争执和冲突”,“当然,我们都是为了把项目做得更好,这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 说到这里,杨灿海眼前仿佛重现了那一幕,不禁微微而笑­。“真的是‘不打不相识’,争吵不但没有破坏我们之间的感情,反而使我们的感情迅速增温呢!”

 

比赛,收获不仅是荣誉

 

比赛的情形,至今仍历历历在目

谈起比赛的过程,三位同学表示至今仍历历在目。

“比赛很激烈,每一个代表队都有着相当的实力。与其他代表队不同的是,我们团队是三个人都上台演说,而他们是派代表演说。虽然他们的代表讲得很龙飞凤舞,但在接下来的一个问答中,那些代表答得都吞吞吐吐,而我们团队则是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上占据了绝大的优势。由于有了完美的美工和框架设计,加上人性化的功能以及功能难点,让我们可以在上半场抓住评委的眼球,使得我们顺利地进入了下午"超越巅峰,挑战自我"pk环节。”。徐志焕说道。

 

比赛中,在微软公司现场演说

 

 “ 到了下午,现场的气氛变得格外紧张。我们三个人被拆分,我是第一个上场。来自微软,海辉,中软国际等企业技术总监、HR顾问们坐在我们跟前,进行模拟面试环节。在我看来,这个环节是考验表达、综合素质、应变能力等一系列体现EQ的一个Senior interview。评委们对我提问:‘对创新的看法’‘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你觉得有哪三因素最能让你成功’、 ‘在你看来IT将来的发展趋势在哪’、‘你觉得现在的企业的价值理念在于哪’等。我一一进行了回答。评委对我们三人的表现很满意,不住点头称赞。” 郑礼炯说道。

 

杨灿海回忆道:“在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公布冠军队伍的时候,我们又惊讶又欢喜,特别的感动。从一开始的组员之间的分歧,到后来的团结一致;从一开始对比赛的漠视,到最后的全身心投入。这是我人生的财富。”

 

把软件开发当作艺术 

IT行业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性的思维。对他们来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多尝试不同的事物。而软件项目的制作,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是需要那一闪而过的灵感。能准确的抓住灵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必须的。“要切记,不要刻意追求成功,最重要是做好自己”。

 

一声“谢谢”,包含千言万语

一路走来,软件工程系张屹主任、指导老师林平荣、家人以及朋友给予了他们无数的帮助与支持,“若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家人朋友的鼓励,我们不会得到今天的成绩”,三位同学异口同声地说道,“大学三年中,华软的教学方法、合理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都让我们在习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句简单的“谢谢”中,包含的却是千言万语。

 

朱汉邦董事长(左二)为他们颁奖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即将在明年毕业的三位同学——杨灿海、郑礼炯、徐志焕希望师弟师妹在大学期间,“多参加社团组织,提升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并“打好理论和专业基础,让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懂得把握和利用时间,规划未来的职业以及自己的人生,“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供稿:传媒中心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