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虹(以下简称许):刘铭,好不容易终于与你联系上了。我们知道中国与美国是有时差的,现在应该不打扰你的工作或休息吧? 刘铭(以下简称刘):现在还早,是晚上8点多,刚刚下班回家吃完饭。有网友把在国外工作和学习但又用网络和国内联系的这种人笑称为“时差党”。 许: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你是怎么从中国到美国Charles Schwab(中文名嘉信理财集团)去工作的呢?刚毕业时是否在中国的企业工作过? 刘:在中国的企业实习过,然后通过面试进入公司的。开始是有个猎头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就去看了看,觉得发展前景和待遇都不错,而且对他们庞大的IT系统挺感兴趣,就答应下来了。 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刘:公司主要是经营金融类的业务,是为投资人提供各类理财服务,如股票、期权、基金、借贷、银行、国库券、货币、退休计划等。 许:根据你的专业,你应该是负责与IT相关的工作吧? 刘:是的。金融业和电信业的IT系统都是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我目前的工作职责是开发和维护公司的一些IT应用系统,以及实现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一些自动化的流程。举个例子来说,公司推出一个新的理财产品,要拉回头客,那么你要发几十万封电邮或者印刷的邮件。这时候就有大量的数据和逻辑要处理,比如说按照每个客户的财务情况来给他们推荐不同的计划。 又如说现在有新的法令出来了,现有的计划要改,那就工作就多了,得统计和整理什么样的文件和哪些客户受到影响,需要更改。这些大量繁锁的重复的工作,人是做不完的,只有交给机器去做。 许:你的同事是美国人居多吗?平时交流都是用英语吧? 刘:几乎都是美国人。我们部门一百多人中除了我还有另外两个中国人,一个是做交互式设计,另一个是做美工的,不过因为职责的范围不一样,也不是每天都有机会与他们交流。 许:能够自如地与同事们交流,那你的英语水平一定很棒啦!你的英语是怎么样练成的?刚刚过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 刘:刚刚过去的时候肯定有困难啊!因为语言是与文化密切联系的,所以你要是不了解一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就算你上多少堂课,懂多少词句或者考试拿多高的分数,也是不能在实际当用运用自如的。 至于我的英语是怎么练成的,我觉得我学的英语偏向于实用型的,而不是考试型的。我是通过多看电视电影,读文章和书籍,以及跟别人交流和听人家说话学来的英语。如果你现在让我去考四六级的话,我也未必能考得过,因为试卷上很多考语言细节的东西我不熟悉。就好像大家都很熟悉汉语吧?现在让大家把这篇汉语写的文章里的主语、谓语、宾请、定语、状语、补语全标出来,很多人未必能标对。这个说明应用和考试是两回事。 许:我所理解的你所说的实用型就是注重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吗?在中国,应试教育令很多人变成考试的工具,一旦要交流的时候,个个都就成了“聋子”或者“哑巴”了。 刘:就是这个意思。比如说就算是让我过了英语四六级,跟我说个英语笑话,可能还是不会懂。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语言是用于交流用的,如果只拘泥用哪个介词比较好或者“茴”字有多少种写法这些蒜鸡毛小事,却不能真正运用在交流中,那倒不如省点时间去做其它事情。 许:那是当然的,其实考试拿证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那你认为了解外国的文化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刘: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利用互联网应该是最快最方便的一个方法了,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网站来看看。比如看看新闻,你会发现编辑们是很喜欢玩文字游戏的。就是说你拿着字典查可能也会摸不着头脑,因为语言的用法变幻起来的时候,会远远超过字典能够解释的范围,很多语言都有这样的现象。 印象美国 
许:在美国有一段时间了,印象如何? 刘:总体印象不错,觉得中美两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有很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比如美国很强调个人主义,要是能和中国所强调的集体主义相互融合一下就好了。 许:觉得中美文化有什么异同吗? 刘: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想到有什么精炼的语言来归纳,因为可以说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我在《三字经》里找到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来回答: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无论哪里人,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会非常不同。 许:是否觉得美国是个相对自由和平等的国家? 刘:人人平等的观念确实是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就算是面对一个餐厅服务员你也不能胡闹,不然别人可以拒绝为你服务。而我现在主管用的也是和我一样的桌子椅子、一样的电脑,在一样的地方办公,反而她所使用的空间比我的还要小一些。还有在清洁工帮我们倒完垃圾擦完桌子之后,大家都会跟他们说谢谢,有时还会给礼物给他们,反而没人送礼物给主管。以前也有闹过总统借钱被追债这类“笑话”。 许:哦,这的确与国内有一些区别。在美国是否认识了一些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刘:当然有。很多人都很容易相处,但现在认识的朋友还没有在国内的多。西方国家的人很注意隐私,所以在交往方式也和中国有不一样的地方。 许:可以举个例子吗? 刘:例如一般的交谈中不会随意问别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況、宗教信仰、政治立场等。而且有的法律还规定企业招聘员工时不可以问及个人资料,所以写简历时不需要写性别、不需要贴照片。又例如说去别人的家要提前一段时间预约之类的。 许:这在国内听起来似乎很奇怪。其实文化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习惯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