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决赛中,广州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蓝楚婷、数字传媒学院郭奕蔓、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陈志杰和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彭燕琳等4名学子斩获省级奖项一等奖,再次彰显广软学子在英语综合能力上的卓越表现。优异成绩的背后,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积极的心态支撑。近日,记者走进这群“英语达人”,听他们分享如何将枯燥的备考转化为趣味学习,用“玩”的心态突破四六级难关。
比赛合影
高效学习法:技巧与坚持并重
“阅读不需要全篇看完,抓住逻辑词就能锁定主旨!”蓝楚婷直言备考需“对症下药”。她认为,面对四六级阅读题,重点分析段落间的转折关系,如“but”“however”等信号词,可快速定位答案。此外,她强调真题精练的重要性:“每天精读一篇真题,积累词汇和语法,质变会在考场上自然发生。” 蓝楚婷还从听力突破的角度支招:“精听真题,一句句对照原文,听多了会发现‘叽里呱啦’的音频突然变清晰了。”她提醒,听力练习需长期坚持,“临时抱佛脚只会在考场上手足无措。”
蓝楚婷同学的英语学习照片
郭奕蔓则从兴趣出发,将影视剧融入学习:“周末看一部英文电影,刻意屏蔽中文字幕,逼自己‘磨耳朵’。”她笑称,虽然观影时记不住所有表达,但“海马体会悄悄帮你积累语感”。对于写作,她反对模板化:“模板能救急,但高分作文要靠模仿范文的好句式。”蓝楚婷建议:“多拆解高分范文,把别人的亮点变成自己的武器。”
陈志杰同学学习照片
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难度不容小觑。陈志杰提议平时应勤“磨耳朵”,多听多练。精听后像拆盲盒一样逐句分析原文和答案,这招虽耗时,但效果超惊艳!在写作方面,陈志杰认为多参考范文,将句式多样性和同义替换等小妙招收入囊中,可提升文章格调。
“写作方面,积累是关键。日常得像小松鼠囤松果一样,积累各类话题的精妙短语、花式词汇替换和多元句型,为作文补给加料。”彭燕琳表示,灵活的词汇替换以及多变的句型改写,能为写作增添光彩。除此之外,对于翻译题型,她建议,如遇四字成语般颇具挑战的内容,莫生硬直译,而是巧妙拆解,以简洁易懂的语言诠释内涵。
备考日常:从“社死现场”到沉浸式学习
“在图书馆走廊朗读听力原文,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面对“社死现场”,蓝楚婷的应对策略直击痛点。她坦言,自己常选择一楼大空地背书,“效率高,路过的同学顶多看两眼,习惯了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郭奕蔓同学英语学习照片
郭奕蔓则偏爱“动静结合”的学习节奏。刷题疲惫时,她会循环播放《Something Just Like This》放松神经,或去操场跑步时默背作文模板。“考前突击背的模板全用上时,那种成就感简直‘值回票价’!”她笑道。
资源推荐:外刊与逻辑双管齐下
“外刊是突破阅读的‘秘密武器’!”郭奕蔓强烈推荐公众号“独霸上海的妖怪”和B站UP主“TinyLittleFires”。前者精选《华尔街日报》等外刊文章,搭配详细解析和音频,“睡前听一篇,耳朵和大脑一起进步”;后者则以逻辑拆解见长,“看不懂文章也能做对题,靠的就是句间逻辑。”
在四六级备考中,彭燕琳分享道,自己会借助B站丰富资源,选取TED演讲与CNN10新闻的盲听精听视频,让自己沉浸于英语原声环境,持续打磨听力感知。对于翻译能力提升,她表示,“可以抽出时间多研习《中国文化概况》,积累建筑、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业固定表达”,为拓宽知识边界,厚植翻译底蕴。
心态管理:“四六级可重来 人生不必焦虑”
面对备考压力,郭奕蔓的“佛系哲学”令人耳目一新:“四六级而已啦,人生中什么事可以重来?四六级就可以啊!”她鼓励学弟学妹放下焦虑,“总结不足,带着经验重新出发。”蓝楚婷也强调模拟考的重要性:“考前按题型限时训练,找到自己的节奏,考场才不会手忙脚乱。”
当备考四六级感到疲惫怎么办?彭燕琳分享了“音乐充电法”:用燃情英语歌曲舒缓紧绷神经,再切换宁静曲调快速找回专注状态,让学习“满血复活”。
在词汇积累与心态调整上,陈志杰也带来“硬核建议”:记单词就像和朋友刷“存在感”,要多背多重复,保持每日训练量;面对考试,更要稳住心态。他直言四六级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小关卡,连高考都能“闯关成功”,眼前的挑战又何须畏惧?即便首战失利,也能总结经验、卷土重来,以乐观姿态迎接下次挑战!
团队力量:独行快,众行远
虽然蓝楚婷自称“独行侠”,认为一个人备考更高效,但她不否认团队的价值:“如果有搭子互相批改作文,揪出‘中式英语’,效率会翻倍!”郭奕蔓则提到,广交会志愿者、大英赛等实践机会能激发学习动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步,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彭燕琳同学学习照片
彭燕琳认为大学英语课程频次逐渐减少,为更好备战英语四六级,自主学习愈发成为主导。在她看来,将个人兴趣巧妙融入学习,是培养语感、强化听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学习也可以结伴而行,与室友结成默契的“英语学习搭子”,备考期间彼此陪伴,共同开启刷题、看网课、背单词的奋斗模式,一起交流备考技巧,在相互鼓励中携手共进。
教学成果:以赛促学,育人为本
此次竞赛佳绩背后,是广软外国语学院“竞赛育人”理念的深耕。大学英语教研室近年来持续改革培养方案,构建“以赛促学”实践平台。指导教师王晓华表示:“我们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跨文化能力结合,竞赛成绩正是教学成果的缩影。”
从“玩转”四六级到问鼎省级竞赛,广软学子用行动证明:高分不靠“内卷”,而源于科学方法、积极心态与持续热爱。正如蓝楚婷所说:“我们不是卷,是玩出高分!”未来,这群“英语达人”将继续以语言为桥,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供稿:外国语学院 党委宣传部 刘少宏 谭歆頔 初审:房小铃 复审:钟志坚 审定:胡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