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左传定公十年》疏

        2003年,河南郑州一汉族男子王乐天身着汉服走在郑州市区,有人见之大喊快来看呀,日本人,穿着和服的日本人!。那天风很大,他的头发有些乱,但飘逸中充满汉韵古风。这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绝迹358年后,首现神州街头。此事当时被媒体广为报导,王乐天也被称为当代穿汉服上街的第一人

    而引人思考的是,何以穿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上街会引来关与大肆报道?为何我们会对自己的传统服装陌生至夸张到误以为是日本的和服?

    在甲骨文中,本是一个象形字,上为领,两侧为袖,下为相掩的两襟,简简单单,没有任何冗余的装饰。而造字的先民不会想到,这最初的御寒之物,在后世竟可以承载那么多的情思。

    衣冠于华夏,从来就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这些最基本的功用,它不仅仅与礼仪、权力、文化乃至一个民族的尊严息息相关,也同样与千丝万缕的个人情感紧密相连。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孔子以披发左衽代称蛮夷;宽袍博带是魏晋风流,裙拖六幅是盛唐气象;闺中妇思远人,则千里寄寒衣;萱堂客念游子,向灯下密密缝。

    它只是一袭衣裳,又不仅仅是一袭衣衫。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一词便已悄然融入华夏文化的血脉,成就了极为绚丽的一笔。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先民在这袭衣冠之上,寄托了礼仪、思想乃至尊严,也难怪清初剃发易服一出会引得举国上下腥风血雨。

       “汉服因朝代更迭的历史因素断层了三百多年,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直至近代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民生富裕,许多传统文化都一一得到复苏与重视,唯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并未得到更多的青睐与提倡。当我看到一群群从事汉服运动的年轻人手持华夏有衣,襟带天地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等标题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如行者先生所言,早期穿汉服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真正的喜欢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的艺术。那么最近几年其实已经不一样了,汉服已成为了一个时尚的潮流。真正的时尚,未必全是向前的世界新生事物,也可能是一种历史回溯。纯朴、本真、安静、节俭、与人为善,是永恒的时尚经典,也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