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三的他,用四个词来形容自己:自由、斗士、开拓者、低调。他的第一本书——《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已出版半年,第二本书Android的三维物理世界——基于OpenGL ES的三维图形引擎与物理引擎的初探》(暂定名)现已完稿,预计今年9月出版。他,就是我院软件工程系2009级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的郭少豪同学。

 

 

郭少豪同学

 

关于出书的一些事

学习Android已有一段时间的郭少豪,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学习经验。据他当时的了解,书店关于Android应用开发的书籍比较少,特别是介绍Android传感器和交互方面的内容。之前他也一直想通过一些渠道来发表文章和论文,但找不到可行的途径,有些文章投到杂志社便“石沉大海”了。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他联系上一家北京图书策划公司。于是,他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与该公司沟通和样张审阅后,最终敲定《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的写作。

《创意之钥》于201111月出版,他于12月拿到样书。“以前看的都是别人的书,现在拿到署着我名字的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细细翻阅,看到的都是自己呕心沥血的文章。”他说,在拿到样书的第一刻确实有一点点成就感,但是不久这种成就感就消散了。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文章虽是自己写的,但还存在不足,毕竟是第一次写书,难免有些纰漏与勘误,他希望广大读者能见谅。

《创意之钥》是入门级读物,主要面向Android应用开发的初学者,专业技术知识相对简单。而《Android的三维物理世界——基于OpenGL ES的三维图形引擎与物理引擎的初探》(暂定名)主要介绍基于Android平台的图形开发与物理开发,书中内容相对复杂,技术探讨也相对深入,里面涉及大量数学、物理以及图形学基础理论的内容,是他近五六年来的积累与笔记。

 

郭少豪同学写的书《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

 

关于写书的一些事

他坦言,写作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或许是因为第一次接触技术类书籍的写作,许多东西不懂。写书和写技术博客不一样,必须遵循许多规约,例如稿件的排版格式、文章的表达方式,还有篇章逻辑等等。

写作不仅需要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书中所叙述的问题必须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保证读者能很好地理解,特别是入门级读物。所幸的是,他高中时曾是《广州青年报》的一名学生记者,参与过报刊文章的编辑与整个版面的专题策划,期间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发表过一些文章。

写作能力虽重要,但耐力更甚。在写入门级读物时,技术可能已经不是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能坚持写下去,坚持按时写完每一章的稿更是辛苦。“可能许多人认为计算机的书特别容易写,把截图、代码贴一下就占据很大一个版面。其实,为书中所介绍的内容编写例程也是很耗费时间的。”他说,截图不是现成的,所用的原理图都是自己用软件画的,这个工作量相当大,而且编辑那边对插图的要求特别高,第一本书稿件里面的插图是经过多次翻工才完成的。与此同时,每贴一段代码除了包含详细的注释以外都必须配一段非常详细的说明文字,这个工作有时候特别费劲,因为许多细节是无法用言语去表达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他觉得,写书是与大家分享知识与经验的其中一个途径,只要里面的内容经得起推敲,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作者身份倒对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当然,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学习阶段,著书立说似乎有点早。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人一生走来其实都处于不断学习的阶段,没有大学毕业就不用学习的道理。

有些老师也曾问他写书应该赚了不少吧,他想说,写书其实真赚不了什么钱,除非是像某些写手写的畅销书。写作的同时也在学习和积累经验,他建议有能力的同学都可以尝试一下,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的理想

理想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他一般不会与身边的朋友谈论理想,但他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或是想做的事。小时候的他希望当一名宇航员,后来希望当一名空军飞行员,但渐渐发现这些目标要受到身体条件的制约,这让他知道,有些事不是有志气、有能力就能做得到的,因此后来想得也就现实多了,自从他接触了计算机就一发不可收了。

在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后,他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工具,它有足够的能力让他“虚拟地”实现“理想”——编写计算机模拟程序模拟宇航飞行的体验。因此,他对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非常着迷,现在也主要做这方面的研究。也许他对计算机的认知和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同,他觉得,计算机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在计算机中人们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体验“上帝”的工作。

 “假如你问我想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技术开发工作,我会更加热衷于学术研究。但是受到自身能力制约与国内的学术氛围的不景气,我可能会是先选择走技术开发的路线,时机成熟将会开始创业从商。”他说,当他事业上有所成就,拥有相当的社会资源时,他一定会回归到学术研究的路上。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想创立一所学校,办自己理想的教育。

奋斗的路上难免会跌倒,他也不例外。人们说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很多现实确实与他理想中的不一样。人们也说生活是公平的,但他觉得只要人类一天还存在贪欲,社会制度一天还没完善,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强大起来了才能获得公平,才能换取自己满意的公平,为弱势群体争取公平。许多东西多说无益,只能争取时间不断努力,尽早获得能够争取公平与自由的资格。”他说。

写代码是软件开发一个必经的环节,枯燥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他来说,当做一些不合理的作业或毫无兴趣的项目时确实很枯燥。相反,若是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写代码是相当有趣的事情,字里行间行云流水,编写的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活灵活现的逻辑,主宰“虚拟世界”的规则。

他没有完全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程序员或软件工程师,计算机只是他生活与工作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他不会经常用软件工程师的一套法则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要在软件行业有所作为,编写代码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能力只与代码量成正相关,而不是正比。他认为代码的增量与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呈线性关系,代码量不能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

他现在做的工作多少与艺术(数字娱乐)有关,而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要实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他有工程师冷静而灵活的思维,也有艺术家的不羁与放纵。“理想的学习与工作应该是享受型的,而不是在‘奴隶主’皮鞭下的行尸走肉。”郭少豪说。

 

“走自己的路,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是他吸取养分的土壤,写书赚的稿费很多都流入到买书的预算里面。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许多最新的学习资料都源于网上,所以他经常浏览互联网及微博。

他平时放松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玩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还有看书、打球。“玩游戏、看电影电视剧可能在许多人的眼中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甚至觉得是浪费时间的玩意,但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在游戏、电影或是电视剧中很多东西都可以让我们受教,我不认为拒绝接触这些东西才是所谓的‘认真学习’,这是书呆子的观点。”郭少豪说。

他不同意“一天之内连续上网多少小时就是上瘾”的观点,这是10多年前的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应是多元化的。他说,现在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发布了许多公开课,网上还有许多纪录片资源。他在学校一般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的,上课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学习上脸皮得厚。许多时候我们要请教许多不同的人,当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性格,遭受冷眼是常事,你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也许到了别人手上只是小菜一碟。”他说,“冷眼与嘲笑总会有的,受点委屈也在所难免,特别是在刚刚进入某个领域的时候。”

在郭少豪看来,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乖学生”,也许经历过很多特别的事情在某些方面来说性格略显叛逆。他对国内现行的教育十分不满意,他觉得学校不是工厂,上大学在乎的不是文凭,更多的是体验与学习。就算不发文凭给他,他喜欢的课还是会上,不喜欢的课依旧不去。

“学习不应该带有功利性质,我追求的是知识的纯粹性,虽然说现实是不可能的。校园是一片净土,而不是形式主义的舞台。四年过去,我希望能从学校里带走一些东西。”他想对师弟师妹说:“走自己的路,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筑梦天下

他有一个团队,名叫筑梦天下。以游戏开发作为团队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致力于使艺术与科学完美融合的核心理念。于此同时,他们还以游戏开发技术为核心着力于Web3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方面技术的研发和数字影视的制作。团队成立至今已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从最初的三人到现在的大概十人,中间有人加入,有人退出或被退出。

他的团队日渐规范化,从所属性质分为核心成员和顾问性质成员,从专业角度分为策划组、美术组和程序租。因团队下一阶段进行的项目和今后发展需要,他们将在这阶段进行新成员的招募,其中包括文史策划、三维动画、平面设计和市场策划。

一路走来,他衷心感谢在生活中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家人、同学、朋友以及互联网上的许多朋友。

“我得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照顾着我的日常生活,让我能专心写作;我得感谢我那可爱的女朋友小瑜,尽管我总是不眠不休地工作,你总陪伴我左右,无论多累你总在背后支撑着我;我得感谢李宝智老师,你总会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一把,每次跟你交流的时候你总能给予我灵感与启发,我想你不仅是我的良师还是我的益友;我得感谢我的舍友潘晓群,感谢你在学习上和工作给予过我的帮助,还有在校期间经常麻烦你与我分担一些生活的琐事。”郭少豪如是说。

 

(供稿:传媒中心学生记者 陈小青   图片来源:郭少豪   编辑:林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