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是创新创业的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华软学院在国家关于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关精神的指引下,积极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立足软件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从学科发展、平台建设、资源整合、组织动员、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日前,我院聘任校内外十余位创业型企业家、投资人、高校创新创业专家为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导师,由校内外专家评委在31个申报项目中经初赛和复赛严格遴选产生的13个项目团队正式入驻华软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学院也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校园创业环境建设,为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力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

 

日前,13个团队入驻我院“双创”孵化基地

 

为此,学院新闻中心邀请创业导师、在校师生以及在创业路上初有成就的学子等畅谈他们对华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周甸斌:我感觉这31支参与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队伍普遍有一个亮点就是有热情且有创业激情,他们的团队合作也比较密切。我建议他们要多积累经验,想做的项目不要只停留在梦想上。如果还想走得更远,还得多跟市场接轨,多吸取老师的建议,多跟社会接触会更好。创业路上充满未知数,无论失败成功,我都希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能坚持下去。失败也算是一个挫折教育,经历过失败,可能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广州环音电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董敬霞:参与创业答辩的同学们都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现场每个团队都尽己所能展现自己、团队和项目,虽有些点子很稚嫩,但都非常有想法,值得鼓励。对于没能很好展示自己实力的队伍,希望他们日后能更自如自信地面对创业将要面对的各种情况。已经入驻创新创业学院的13支团队是经过几轮筛选留下来的,他们是有潜力的佼佼者,也是同学们的榜样,是同学们创业途中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因此他们的勇气、责任和受挫能力比创业本身更重要。

在这些参与答辩的队伍中,我可以感受到创业团队的热情和他们对成功的渴望,有愿景就有成功的希望,我想提醒他们,要做好“经历失败才有成功的可能”的心理准备,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在市场摔打中练就能力,成功更需要耐心耐力。同时,我也期望学院能多些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们,给予他们更多跟导师交流的时间,帮孩子们把问题分析得更深一些、更透一些,让创业的孩子们有机会知道自己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和修正。学院要更认真对待他们的每一个项目计划,使孵化的项目更具生命力和生存能力。

 

华牛资本总经理 黄品超:参与答辩的同学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他们的表现,出乎我的预料,多数同学都准备充分,在答辩的过程不仅从容有序和思想开阔,还能学以致用。我建议这些参与创新创业的同学可以多参与社会实践,这样对社会需求的认知以及对所要面对的真正困难会更深刻了解。而本次入驻的13支队伍,我个人觉得他们的项目还是很接地气的,比较贴近社会需求,但在提练项目的过程中,还需要敢于面对和寻求资本的支持。

今天迈出的一小步,就是明天闯荡江湖的一大步。其实很多伟大的企业都是从校园起步的,他们敢想敢做,并且不怕失败。对于今年华软学院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我觉得他们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都很自信,懂得合作,并且有团队精神。对于学院整个创新创业工作,我认为做得很到位,因为学院领导亲自关怀创新创业发展,也很给力,我觉得这是创业学子的福气。我期盼学院未来在对外机构合作上可以有更多来往,我想这样对学子的帮助会更大。

 

金禧科技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穆春玲:大同学们不要把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要有实操,才能经得起市场检验。在参加入驻孵化基地答辩的过程中,团队应抓住项目的重点,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讲什么、如何讲好、讲多少内容、如何讲才能让项目让人眼前一亮等。那些在答辩上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学,他们对项目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有过相应的实操。至于那些想创新创业的学子,除了学习,还应该增加演讲训练,多参与成功案例分享。从31支队伍脱颖而出的13个团队,我想告诉他们,在创业的路上,困难太多,有如唐僧西天取经,仍需保持勇敢上路的精神才能走向成功。

 

管理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