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从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获悉,经学校初评推荐、材料初审、现场答辩和专家终审环节,我院网络技术系周洁银获得2016年广东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周洁银老师2008年入职学院担任辅导员一职,多年来,她不分昼夜地与学生“绑”在一起,扮演着学生“圆梦人”的角色。近20本的辅导员工作手册、3000多余份工作记录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每天的工作。
周洁银老师生活照
立德树人,用“心”护航成长
“八年爱心教师路,只为百花香满园”,周洁银在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同事和学生的眼里,她是一名特别有爱、特别贴心的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8个年头,周洁银老师带过832名学生,与学生谈心谈话多达2000多次。每一次谈话前,她都会事先对谈话的学生进行了解,有目的性地进行谈话。谈完后会进行跟进记录,发现学生可以进步的地方,会及时通过短信或者QQ等各种方式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及引导。当问及辅导员工作如此繁杂、事无巨细,是什么让她坚持下去时,周洁银说:“育人是我的天职,我选择辅导员职业,终身奋斗,无怨无悔”。一句话,一个信念,支撑着她走了8年,风雨征程,矢志不移。
对学生工作的执着让她桃李满天下,辛苦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周洁银老师所带的学生共有3人获得国际级专业方面的奖项,14人获国家级奖项,20人获省级奖项,5人获市级奖项,校级及以下奖项不计其数。2016年12月,周洁银所带的2015级网络工程(网络传播与商务网站设计)2班更是获得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
15级网络工程2班大合照
开拓创新,用“品牌”塑造质量
“以品牌为目标,为工作注入品质与成效”是周洁银做辅导员工作的理念。周洁银认为,辅导员不单要工作扎实,业务精干,还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打造自己的“职业品牌”。因此,周洁银围绕“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总目标,不断以创新的方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科研训练计划贯穿第一、第二课堂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实践和创新的科研能力是这一任务中的关键环节。为了让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她充分利用系和学科资源,为学生搭建平台,在院内率先成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邀请系内学科带头人、业内专家为学生讲解如何参与科研及前沿科技知识。鼓励学生根据专业学习自主选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索和学习,以项目制的方式有效贯穿第一第二课堂。通过这一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被充分激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目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每期的项目均通过验收。该计划孵化的6个项目代表学院参加全省、全国的专业竞赛,其中《华软义工宣传平台建设》斩获2015年大学生IT专业技能大赛“多迪杯”网站设计开发大赛全国一等奖和全省一等奖,《基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美的热水器用户需求分析》参加 “泰迪杯”第三届数据分析大赛获二等奖。
与班干开会
2.“青春助力讲师团”带动朋辈学习
从80后到90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周洁银老师组织起系内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首创了“青春助力讲师团”。“讲师团”里有PPT制作高手,C语言高手,每个讲师都需经过严格的考核和试讲,才能上台为同学讲课。经过半年的时间,“青春助力讲师团”开办了10场讲座,座无虚席,参加人次达1000多次。
积极支持学生的活动
积累经验,用“提升”促进发展
辅导员是一个岗位、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辅导员虽总被事务性工作缠身,也要学会在工作中需找规律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前提。认识到这一点,周洁银便从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每处理完一个学生个案问题,周洁银都会总结梳理形成案例,每一次主题教育后都会去思考优缺点,形成论文。截止到目前,周洁银共主持学院课题5项,发表论文5篇。
尽管身担系“一滴水”自强社指导老师、SRTP指导老师,以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综合素质提升》《入学教育》《军事教育》《毕业教育》等课程教学任务,繁杂的工作未能阻止周洁银学习充电的脚步,她还通过了国家创业培训(SYB)师资培训,参加了就业指导的TTT、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等培训。
辛勤的付出不仅换来爱戴,也赢得肯定。近年来,周洁银先后获得了广州市属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工作者(2013年)、广东省党课课件比赛优秀奖(2013年)、学院最佳员工(2010、2016年)、学院优秀辅导员(2013、2016年)、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广东赛区C程序设计大学B组优秀指导老师(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16年)等多项荣誉。
周洁银老师
八载辅导员的生涯里,周洁银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银姐”。她用“心”为学生成长护航,用“品牌”塑造学生工作质量,用“学习”促进职业“专”“精”发展,努力成为一名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辅导员。于她而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辅导之路,任重道远。
(供稿:学生处 摄影:网络技术系 刘兆熹 编辑:黎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