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年开始参加工作,1985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史系专业,2000年区域经济开发专业研究生毕业。其先后在中山大学、云南大学任教,现任我院国际经贸系主任。

 

聂锋教授(左)

 

眉角如棱,鼻梁稍微立峰,架一副乌金边眼镜,双目炯炯有神,嘴角轻扬,似带着一抹淡然的笑容,通材达识和慈祥是聂锋教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与这慈祥的学者交谈中,记者仿佛回到儿时端坐在收音机旁,津津有味地听着主播讲故事。

 

1985年任教以来,聂锋教授先后讲授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区域生态研究等课程;他曾参加山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的高级专家课题《山西扶贫开发》、山西省教学改革等研究项目;其在《经济与管理研究》《资源环境经济学进展》《敦煌国际艺术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学术奖励20余项(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出版《敦煌历史文化艺术》《扶贫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精解敦煌壁画故事(上下册)》《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政治经济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等多部教材。聂教授对西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对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等问题也极其关注,近年来,沙尘暴频繁袭击各大城市,聂教授为各大报刊多次提供数据分析。

 

乏味的科研,他却乐在其中

每位学者在学术研究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人因为艰辛而放弃,而聂教授却始终坚持,用他的话来讲,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有时候他遇到问题,要几天才能解决,甚至要更久,每次的难题对聂教授而言是一种挑战,但他体内燃烧着挑战的激情,每次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误,他都不悲,反而大喜,因为那说明离成功又进了一步。聂教授说:“成功不是偶然,是一次次失败堆积而成。执着是一个中性词,但我就是携着执着的心,把问题一个个都解决掉。”

 

身在华软,心系祖国

聂教授告诉记者,因为以前在西部工作过,所以对西部的文化和环境了解颇深,从那时开始就喜欢上敦煌文化,时至今日,他依然从事敦煌文化的研究。有趣的是,敦煌文化还牵上一段美好姻缘,聂教授与他的夫人兴趣相投,最终走在一起,并携手著作了《敦煌历史文化艺术》。聂教授的书介绍敦煌文化,让更多人发现这一宝库,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近年来,不仅影响我国各大城市,还影响到邻国。记者了解,聂教授还开始从事数据分析工作,把西部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的研究数据寄向报社,刊登出来。聂教授告诉记者,他曾参加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项目,现在人在华软,却一直关注着西部的发展,经常发表相关论文,编写相关书籍。

 

在他心中,华软就是最大学府

聂锋教授说,华软是他的家,学生就是他的儿女,在这个家中,他尽职尽责地教导他的儿女。聂教授表示,他喜欢呆在学院,因为他认为和年轻人在一起,自己也感觉变得年轻了。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获大奖,他告诉记者,每当看到学生捧着奖杯凯旋归来,他激动的心情并不亚于获奖者。他说:“看着学生有所成就,就是对教育者最大的回报,学院是一颗成长中的树,它想要茁壮成长,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灌溉,这两种养分缺一不可。”同时,聂教授对华软学院的规章制度表示赞扬,他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生自律能力非常薄弱,学院制定的制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律能力,这对他们以后走进社会有极大的帮助。

 

上一年,有高校学者前来我院走访交流,临走的时候学者告诉聂教授,华软学院学生的精神面貌比其他学院更加好,上课积极性非常活跃。聂教授说:这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聂教授为华软学子感到自豪,在他心中,华软就是一个最高学府。

 

大学生要懂得自学的重要性

聂教授说,现在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迷恋上游戏,过着枯燥的室内生活,遗忘室外的灿烂阳光。他认为,大学属于一个追求的时期――对知识的追求、对梦想的追求,大学生不应陷入虚拟的游戏世界。聂教授建议,大学生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参加比赛,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实践于社会,因为很多宝贵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聂教授反复提及自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课堂上求得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其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必须要靠自学,才能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供稿:学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利健明  编辑:莫景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