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李珍)“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近日,这句口号成了广州各所高中学生之间的流行语。与考场上的笔试相比,志愿填报是另一场全家总动员的“战役”,甚至已成为一门学问。今年是广东省实行知分填志愿的第二年,虽然有了去年的经验,但并不意味着就是零风险。

为此,已有多年操刀经验的信息时报社,再次在广州市招考办合作,在近日推出《赢在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囊括了高考政策、择校技巧等,带领考生直面各高校招办权威。

特刊625甫一推出,便被广州学子赞为“90后高考必读本”。

 

特刊内容权威实用

《赢在高考》从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实际情况出发,汇集了广东部分知名高校招办主任访谈的最新资料,介绍了最新的招生政策和招考动态,详细解答了考生及家长的种种疑问,并深入细致地分析容易产生的招考政策盲区。

 “特刊提供的一些典型实例,贴近考生实际情况,使其轻松掌握报考的技巧。同时将报考关注点延伸到考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使考生在这种‘可预见性’中稳妥选择未来的道路。”华南理工大学招办主任曾志新表示。 

广外南国商学院副院长赖志立表示,《赢在高考》采访了大量高校招生工作的负责人,给广大考生与家长提供非常实用的信息。

 “信息时报的高考特刊一直都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特别是今年的特刊,增加了去年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之谈,对今年的考生启发很大。”广东商学院招办主任余晓征表示。 

 

编排贴近90后风格 

 “我今年的分数仅够上2B院校,本来一直在上大学和复读之间犹豫不决,但《赢在高考》的复读篇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复读,所以会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目前已基本选定高考志愿的李同学说。

而省实中学的张同学则说,《赢在高考》是高考咨询会的会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在内容上,对不同分数段的考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利弊,指出哪一类的考生应采取哪种填报志愿策略,非常有针对性。”

执信中学的小王也认为,《赢在高考》不仅版面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而且特刊内容权威专业,信息量大,有针对性,对报考能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尤其是特刊里面的‘十八问’这种编排方式,一环接一环,风格比较贴近我们90后的喜好。”

信息引导科学合理

2009年的高考,对于高校来说,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紧张。这压力源自于高校本身,也源自于严峻就业压力下考生家长择校观念的转变。而《赢在高考》特刊则适时地根据现有招生录取形式,针对考生填报志愿、海外留学、职业培训等全面发布信息。对此,华澳会计学院王院长表示:“《赢在高考》特刊非常客观,针对当前的国内高校教育现状与特点,在对考生分类与学校分类上做得非常细致,针对性也很强。”

对此,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招办主任李雯也深有同感,她指出:“从2009年的高考咨询会可以看出,今年的考生家长更理性,其选择也更多元化。《赢在高考》特刊对考生的指导也很多元,更加务实地为考生家长提供了科学的升学路径。”

 

政策动向一目了然

如今,发达的网络和越来越细分的新媒体兴起,给广东的考生和家长提供了越来越多关于高考的信息渠道。然而,渠道越多,能起到实际效果的效率相反越低。因为各种标榜权威的信息不一,容易引起信息传播的差异与误传。而由信息时报与广州市招考办联合主编的《赢在高考》特刊,其合作指导官方机构是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其权威性与针对性独一无二。

对此,家长在拿到《赢在高考》后也深有感触。家住天河区龙口西路的王先生在参加咨询会时,手里拿了一堆有关高考的资料,但他只拿着《赢在高考》细细翻看,他说:“《赢在高考》的很多内容与其他资料不一样,尤其是政策部分,不像其他高考资料那样,明明是往年的资料,却一并堆了出来。《赢在高考》的内容很新,也很全,让我们一目了然就能清楚今年的政策变化。” 

 

(消息来源:信息时报2009年7月2日D16  编发:林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