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澥,工程师、工业经济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子技术专业,曾在企业担任总工程师,现任计算机系物联网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专注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讲授的课程有《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曾荣获学院“最佳员工”、“优秀指导老师”、“学生课外科学竞赛指导专家”等荣誉称号。
李澥老师
李澥老师教学成绩优异,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方面成绩突出。其指导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总决赛获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获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省市大奖,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便携式无线家庭安防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道路积水监测系统”获国家级立项并已结题,项目“大型水域监测养殖管理系统”获得2017年广东省“攀登计划” 科技发明制作类的重点资助。
把学生当朋友
2012年,由于公司的搬迁,一直在企业担任技术总监多年的李老师离开了原单位。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华软学院任教,如今他已成为了计算机系物联网工程教研室的专业教师。
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令他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他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训项目和专业竞赛。在李老师的引导下,他的学生总能在多项专业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由于现在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每个学生都希望在比赛中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又成为了一大挑战。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有些人认为指导学生比赛是一件苦差事,但在我看来却是和学生一起分享和分担的过程。”李老师说道:“在比赛中,老师也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成功了就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失败了就和学生一起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良的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要放弃”。老师的人生阅历毕竟比较丰富,眼光也看的比较远。因此,只要他带的学生有赛事,他都会不辞劳苦地到比赛现场指导和给他们“打气”。
知识要与时俱进
曾在企业任职的李老师,了解前沿科技动向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他认为,学生不仅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还应该拥有与时俱进的前沿科技知识。因此他将这一好习惯带入了课堂。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他总会与学生分享许多最新的科技成果,鼓励学生去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课本上的内容相比于日新月异发展的科技而言是滞后很多的。”在李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也会更加感兴趣,同时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
每个学生都有潜力
“每一学生的都有很强可塑性,只要引导正确,就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在李老师看来,有了伯乐再加上自身后天的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
李老师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在比赛中多次战胜多所名校的学生而取得了好成绩。该学生为了完成比赛项目制作,在校外租了房子(由于系里没有做项目的场地),每天忙到凌晨四点。后来,他成为了当年计算机系的优秀毕业生。
虽然当前社会存在阶层固化的情况,但是学生们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打破常规,取得不错的成绩。而这背后,结合自身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则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我们老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李老师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企业中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每个学生才能有自己游刃的余地。
(供稿:学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黄家铨 摄影:魏其森 编辑:张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