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有28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
数据价值往往需要通过数据服务来呈现。创新想法、新型数据处理能力、新服务供给技术等,是影响政府数据再利用价值链的重要因素,这一切离不开全民参与的氛围,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引领。无疑,目前我国大数据人才是稀缺的。建立我国数据人才的培养体系,保障数据发展应用中的人才供给,被提上日程。2016年至2018年,全国已有28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广东16所中有14所已经招生,对数据人才培养正在提速。
广东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时间与2018年招生人数 部分省市区获批该专业的高校数量
广东2018年招生有六校人数上百 河南获批高校最多达22所
广东16所高校招生约1600人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专门就“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阐述,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鼓励采取跨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
我国教育部以及各大高校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数据科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从三年前起就被重视。2016年2月份,教育部公布第一批获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的三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2017年第二批获批的高校数量多了约10倍,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32所高校申请到该专业;2018年更如雨后春笋,共有同济大学等248所高校获批新增该专业。目前已有283所高校获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占比近10%。该专业学制为4年,授予工学学位或理学学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发现,目前获批的283所高校中,985高校有17所,211高校(不含985)有19所,合计占比超过10%。而“双一流”大学有18所,占比为6.4%。31个省区市中只有西藏与青海暂无高校获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量最多的则是河南省,共有22所高校获批,占比7.8%,其次是北京、广东。
截至第三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高校名单中广东有16所,其中一本院校5所,二本及独立院校11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是第二批获批,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等在内为第三批。在16所高校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多数划分在与“计算机”、“数学”、“统计”相关的学院。
分析各高校招生网站公布的2018年招生计划以及采访核实实际招生人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2018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未招生,其余高校该专业招生计划人数在30-200人不等,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均在100人以上。广东14所高校该专业2017级、2018级学生人数共约1600人。
高校重视培养学生数据应用能力
数据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对高校而言都是一个新挑战。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师资如何?很多高校一方面是让信息科学、计算机、数学统计等学科教师转型,另一方面是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如汕头大学专门全职引进4名青年才俊;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称为该专业配备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教师;广东科技学院该专业教授、副教授高职称比例为30%;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既有原来数学、统计分析以及计算机科学的教师,又外聘行业专家讲座授课担当顾问。
广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陈蔼祥介绍,该校第三批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师资主要由统计学、数学、计算机背景的老师构成,骨干师资均为重点大学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广东较早获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黄院长称专业老师60%来自相关学科师资转型,40%是“高进人才”,“一般都有国外求学背景,比较年轻”。对于申请开设该专业的背景,这些高校的院长们、系主任纷纷提到之前的学科积累是基础。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研发现,实验室、云平台是该专业“标配”,这些高校也重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应用能力。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肖刚表示,该校采用混合式课堂方式教学,“大数据专业80%课程由教师授课,其他20%实践项目课程由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授课”。
陈蔼祥介绍,广财联合企事业单位开展竞赛,如“数据分析大赛”、“大数据产权交易模拟大赛”等,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广东白云学院表示,将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
不过,“专业仍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更需要去学习去接轨”,也是不少专业老师的感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针对知乎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怎么样”等类似题目的回答进行整理统计,发现部分标注身份为该专业在校生在问题中回复称,该专业任课老师大多较为年轻,上课有激情,但专业设置也有一些不足,提到较多的是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学科逻辑还不够成熟合理,先进设备与师资队伍尚需加强等。
对此有过深入研究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文彬教授接受南都采访时说,目前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技术化,对大数据思维、数据想象力和数据敏感性重视程度不够;培养内容相对狭窄,对大数据在不同学科中的整合、渗透作用还需加强重视。对此,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磊也有相似观点,“还应该学习一些关于数据的政策、法规等偏非技术层面的知识,增加社会视角、政府视角、法律视角的课程。学习技术能力仅仅知道‘你能做什么’,但也要知道‘你不能这么做’,知道不能触碰的底线。”
李文彬同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允许大数据人才培养机构打破传统学历与学位教育制度,例如建立以技术、管理项目制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行研发型授课方式,强化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
政府数据“获取不便”用得少
在知乎上,一名标注为复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第一届本科生的答主提到,“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数据资源。”在调研中,不少高校也反映在数据应用中,基本没有使用过政府数据,主要原因是获取不便。
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肖刚表示,教学所用数据主要是网络公开数据以及合作企业提供的数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张屹称主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正规合法购买数据资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黄院长表示,目前主要通过购买服务器时购买的资源包来获取部分数据资源,但只能保证正常教学,“也会上网扒些数据,始终不够。政府怎么把数据开放出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不积极开放,又很难调动社会的创新性。如何脱敏,如何保证规范,涉及法律层面,需要政府来促进。”
那么,高校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呢?黄院长建议政府部门先开放相对不太敏感或者二次加工的数据,再逐步推进,而学校也可以利用一些成功案例与合作成果,促进政府数据的开放。汕头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姜大志提出,希望政府部门能更好整合各类数据,利用“众包思维”构建大数据平台,开放获取,开放利用,“政府需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允许试错。”
而广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陈蔼祥坦言,高校在对政府数据开放进程中可以充当更积极角色,协助政府沉淀数据。政府推行数据开放,但应与用户个人隐私有相对明确的边界,形成权责一致的框架,从而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大数据采集与开放共享生态圈。
课题说明
“政府数据开放”对提高政府透明度及效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价值毋庸置疑,今年全国两会已有多位代表委员为此建言献策。为观察研判现状,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聚焦“政府数据开放准备度”,从政策保障、社会认知、学术理论、人才储备、企业应用等围绕政府数据开放的“基础条件”出发展开系列数据调研报道,探讨准备度如何、改进空间在哪,助力各地政府数据开放向纵深发展。第一期以31省份170份政策文件为样本观察政府数据开放政策保障,第二期分析1053篇文献探讨学术理论热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记者 娜迪娅 李玲 马宁宁 唐孜孜 蒋琳 陈燕 实习生 席莉莉)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9年3月12日 编发:林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