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一班一课表一人一课表

为适应新高考改革方案,各学校将积极探索完善走班教学


广东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引发关注。据悉,广东新高考改革后将不分文理科,2021年夏季高考科目按“3+1+2”模式设置,并在2018年秋季入学高一学生开始实施。24日,记者走访市内多所高中,发现大部分高中为应对新高考实施已做准备工作,有的学校表示学校选择哪一类走班模式,要看菜吃饭;学生则对高考改革表示有信心,有的高一学生支持改革后可以打破文理科界限,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


统筹/信息时报记者 庞泽欣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庞泽欣 孙小鹏 通讯员 林延军 刘阳 邱世铃


声音

学生:已做好选科准备

梅培钊和叶欢乐都是广铁一中高一1班的学生,是广东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的首届学生。他们对广东新高考改革方案十分关注,虽然还没正式选科,但是已经对“3+1+2”中的“1”“2”做好了准备工作。梅培钊计划选物理+地理化学,叶欢乐计划选物理+生物政治。

梅培钊告诉记者,选物理+地理化学是根据综合成绩和个人兴趣爱好,学校老师和家长在选科方面也给了他很多指导意见和帮助。据了解,广铁一中开设了生涯指导课程,不定期请相关专家到校对学生、家长开展讲座,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

叶欢乐则告诉记者,她选物理+生物政治是考虑到大学专业和个人兴趣。我希望报考上海交通大学,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是法医学,之前在网上简单了解过,法医学需要生物专业。

对于考试科目设置和考试方式,梅培钊和叶欢乐均表示有信心。梅培钊说:因为外语可以考两次,不会怕发挥失常影响录取。叶欢乐说:因为选科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科目 ,不会局限于文科还是理科。

家长:建议孩子选自己喜欢的科目

据记者了解,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如何选择科目在学生之间也引起了讨论,有的学生觉得有利是因为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不局限于文理科。也有学生觉得疑惑:文理不分科后的数学考试的难度怎样,会不会对理科学得好的学生比较有优势。也有的学生对“42”科目的等级赋分表示担心:如果同一科目其他同学都很高分,那等级赋分之后会比较吃亏。

对此,广铁一中副校长黄连生表示,学校将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做好对学生家长的选科指导工作。改革打破了文理界限,选了物理的同学也可以选政治地理,选了历史的同学可以选生物化学。文理不分科以后,数学考试所有学生都考一张卷子,也是打破文理界限,所以估计数学的整体难度会降低。

对于选择科目,家长也有自己的看法,梅培钊的家长建议: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因为有兴趣在的话,学起来比较不吃力。


广铁一中:选物理历史学生二比一

新高考正式实施,学生分科之后,学校教学管理从一个班一张课表变成了一个学生一张课表,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呢? 据了解,广铁一中目前高一有部分班级的部分课程已经实行走班。据广铁一中副校长黄连生介绍,据初步摸底,广铁一中高一年级学生三分之二选物理,三分之一选历史。对于走班上课,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目前广铁一中的场室能够完全满足走班选课的需要。

黄连生说:学生分科之后,我们计划以‘3+1’的课程采取相对固定的行政班模式上课,其余‘2’的课程采取走班教学。这样做,从目前学校的师资设备来说,走班的课时量占比还是比较小,难度不是很大,学校教学管理能实现平稳过渡。


白云中学:5月下旬开始走班教学

据记者了解,白云中学在上学期就开始对高一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分布,培养专业兴趣。本学期初,已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潜力进行了模拟选科,并按物理和历史分班。据统计,白云中学物理和选历史的学生各占约50%

据白云中学校长凌伟新介绍,为应对新高考改革,学校已有工作时间表5月初召开家长会,做政策解读;5月中旬,学生初步确定选考科目,并着手班级调整,进行走班教学的相关准备;学生选科确定后,将在5月下旬开始实施走班教学,即保持行政班建制不变,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实施走班上课。


华师附中:要引进信息智能系统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介绍,华师附中提前做好学生选课情况的摸底工作,以现有学生(高一高二初三)为对象进行选课模拟,掌握学生需求,为选课走班教学做好科任教师、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方面的充分准备。学校选择哪一类走班模式,要看菜吃饭,也就是要基于学校师资场地设备保障基础上的选择。

姚训琪表示,新高考改革要求提前做好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准备,诸如管理制度、管理策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准备。这些准备要细致要接近实战,比如未来的课程表将会是一生一课表,排课的技术就有必要升级;选课走班,如何考勤,考勤技术就要引进信息智能系统等。


高校

改革倒逼高校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

“3+1+2”模式下,新高考对高校选拔人才也提出了要求:高校需要对于选考“1”“2”提出要求,符合要求的学生才能入读某专业。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校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执行董事兼常务副院长迟云平就告诉记者,新高考改革会倒逼学校进行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调减不叫座的非优势专业的计划,全面评估各专业的办学实力和竞争优势。如果是受经济、社会环境短期影响,可以采取隔年招、停招的方式纾解压力;如果确属培养质量较低、竞争力不强,则应果断撤销。

迟云平表示,高校招生工作从来都不是一种单边活动,而是与人才培养、就业等环节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一种长效的隐形指标,而毕业生就业质量、薪酬标准、专业对口情况等则是一个可以直观考量的显性指标。而“‘新高考’”无疑也是从客观上,迫使高校努力办好自己的品牌专业。

接下来,广大华软也将继续强化其IT特色,发挥软件工程方面的优势。迟云平表示,目前该校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基于特色专业,发展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艺术类专业成为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在高地上再建高峰,是学院迎接新高考的破题之解。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使文、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竞争中因具有信息技术和创新意识的优长得以胜出,从而在各学科大类产生多个品牌专业。


民办独立本科高校迎来发展机遇

无独有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助理郑芝鸿也有类似看法。在他看来,高校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选科要求选拔学生,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会促进高校深化专业结构改革,增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吸引力,整体提高学校实力。新高考改革将为高校人才培养、招生、专业设置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还表示,新高考改革给民办独立本科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民办本科高校必须处理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关系,走差异化的内涵发展之路。为了适应新高考2019年学校部分专业使用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模式,工商管理类、经济类、金融类、旅游管理类、计算机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大类涵盖了学校大部分非外语类专业。采用大类招生后,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的是大类而非专业,这样考生志愿涵盖的专业数会更多,增加录取机会。

另外一方面,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能在专业选择上有个大致的方向,但是对该方向涉及的具体专业的细微差别还无法分辨。一般按照大类招生的学校,在学生进入学校经过一至两年的大类培养后,再实行分专业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迟专业选择,减少选专业的盲目性。

除此之外,记者也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了解到,该校作为广东省普通本科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正积极对应新高考特点,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支持个性化发展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校招生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配合高考综合改革,今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让学生入学后,有充足的时间了解自己喜欢的专业与自身特点的匹配度,减少选专业的盲目性,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此外,学校将采取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多学科的串联并联,让学生不单是一专,而且还多能,从而推进在校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消息来源:信息时报2019年4月25日A04   编发:林延军)


附:【信息时报】从“一班一课表”到“一人一课表”(2019425日)


截图